【11/12 星期四 絕對音樂】
「不要用我的成功來評價我,請用我跌倒又爬起來的次數來評價我。」
並不是每一天都會很好,但總有一些好事在每一天發生,
親愛的你/妳,還記得我們說好,試著「上弦月」面對一切吧~~
下午4:00-6:00
「絕對音樂」~~ON AIR))))))
把耳朵借給我,
芳翎和你/妳分享~~
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,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《擁有》
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:一群朋友帶著小孩,到某人家裡玩。起初小孩們都還快樂和氣地相處,沒多久就吵起架來,只見二個或三個小孩抓著一件玩具,緊緊不放,大喊:「這是我的!」
這似乎是恆久不變的人性:出生後,一旦具有自我意識,我們便自然地抓住身邊有利於己的事物,迫切地視為自己所有,不許別人觸碰。從小開始,「我的」玩具、「我的」衣服、「我的」東西…,一件件事物,就在我們的本能與努力下,逐漸成為我們所有。
「我的」也是構成人生目標的重要概念:終究一生,我們把許多時間、精力,放在把某些事物,由與自己毫不相干,變為可對人宣稱為「我的」的狀態,例如車子、存款、房子等。達到此種狀態,即謂之為「擁有」。
不妨看看自己經歷多年房貸才「擁有」的房產。為了買下房產,把自己多年的積蓄,拿去付了頭期款。隨後,年復一年,省吃儉用,為的是把那如天文數字的房貸金額,慢慢地減低;甚至在房貸的壓力下,不得不忍氣吞聲工作,受著上司的鳥氣。隨著房貸還清,終於可以欣慰地說:「我擁有了這房產」。
然而,真的擁有嗎?就客觀的現實而言,「擁有」房產,就是在人為的地政登記系統中,換上自己的名字。只不過,翻開土地房屋登記謄本,你會有趣地發現,這土地房產,已在過去數十年間,登記了許多人的名字,而自己只是其中一個。每個登記為屋主的人,想必都曾為了這房產,耗盡心力。如今房產依舊,但這些人卻已不再「擁有」了,而自己呢?又能擁有多久?會被哪個未來屋主取代?
人性常不自覺地認為,眼前的美好狀態,未來會持續長久存在。例如,身體健康時,便認為自己該當如此,壓根沒想到自己將有臥病臨終的一刻。同樣地,擁有某些渴望的事物時,也常會認為,這個費盡心力才得到的東西,將長久屬於自己,不會變成別人的。有誰會在剛買了新房,或成功開創事業時,就真實體會到,遲早有天,自己將與這心血結晶,毫不相關?
所以,「擁有」其實是一個比我們想像中,更不真實、更不長久的概念。我們自認為「擁有」的物體,其實只是在某一段時間中,與我們交會,讓我們接觸使用而已。在時光的洪流中,物體是物體,我是我;物體只是在一群人自以為是的認知中,劃分了給某個人,過了一段時間,不管願不願意,這物體必然又被過渡,成為另一人所擁有。而從當事人的角度而言,這就是「爭取、擁有、失去」的過程了。
坦白地說,人生並無法真正「擁有」任何外在事物。「擁有」事實上只是一個片刻短暫的虛幻感覺,我們充其量,對所有外在事物,只有某段時間的使用權,並無所有權。房產、財寶、地位、金錢…,皆是如此。把片刻的「擁有」看得太重,生死以之,或以傷天害理的方式,巧取豪奪,常都是因為被看似真實的所有權所蒙蔽,以為一旦「擁有」錢財名利,就將長久屬於自己。
每當見到詐欺掏空致富者,雖然聰明過人、得意一時,最後卻機關算盡、身敗名裂,就不禁想起一個朋友,常掛在嘴邊的話:「有這個命賺到錢,還不知有沒有這個命去花呢?」
想清楚自己真能擁有什麼,擁有以後對自己的真實意義又是什麼;如此,應會比較清楚,自己該以何種代價,去追逐名利吧!
作者:陳伯昌
(文章來源:網路文章分享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